人生的淬煉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科研第二黨支部-李晉南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通過與總書記插隊時同吃同住同勞動的鄉親和知情面對面對話,向我們呈現了總書記在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間在陜西延安梁家河插隊時的生活、學習、勞動時的點點滴滴。這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青年時期的主席愛讀書、能吃苦、敢擔當。
愛讀書,是書中幾乎每位受訪者都談到的對習近平總書記的印象,總書記不僅喜歡讀書,而且涉獵廣泛,研讀了歷史、政治、哲學、文學、外文、傳統文化等領域的大量書籍,他不僅自己經常看,還把書借給別的知青和村里的老鄉看,也從別的知青那里借書看,留下了“30里借書,30里討書”的生動故事。此外,總書記讀書還注重分析對比,通過相關書籍的比較,不斷地擴展閱讀書中的知識,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堅持讀書,不曾懈怠,這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當下信息爆發時代使我們書讀的越來越少,更少了對比分析,奉行“拿來主義”,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應該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生活方式,深入思考,比較分析,拓展自己的科研思路,才能把科研工作做好。
能吃苦,習近平總書記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知青、插隊的陜北地區是全國插隊知青中條件最艱苦的地方之一、是插隊知青中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以堅韌的性格,克服了種種困難,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在幾年里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融入了陜北農村的新環境,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難,最終鍛煉出總書記堅毅剛強的意志品質和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現在我們已無法體會那個年代的苦,但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這樣才能經受住各種困難的考驗。
敢擔當,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說:“近平敢說敢做敢擔當。”這種敢當的精神與氣概,是習近平總書記能解決過去長期想解決但沒有解決好的難題,辦成許多過去想辦卻沒辦成的大事的基礎,敢擔當才能辦大事,當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具有敢于擔當的品格,離不開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的歷練。
七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的人生經歷,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同時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甘于吃苦、敢于擔當、善于學習的品質,為我所的科研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