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 不負韶華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科研第二黨支部 王連生
近日,認真閱讀學習了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此書通過“知青說”、“村民說”、“各界說”三部分內容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7年知青歲月,閱讀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感想。
艱苦奮斗精神。1969年習近平總書記踏上開往陜北延安的知青專列,開始了上山下鄉的艱苦歲月。從繁華的首都到偏遠的農村,對于習慣了城市生活的知青來說,除了要克服生活和工作等諸多方面的不適應,更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應。在這樣的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發揚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工分由最初的每天5.2個漲到了10個。作為科研人員,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善于克服困難,積極調整心態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要深入養殖場和飼料企業為漁民和經營者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深入養殖和銷售一線,將工作落到實處。
學習進取精神。在去梁家河插隊時,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家第一印象就是書多、愛看書,閱讀政治、經濟、文學、哲學、外交等領域的大量書籍。只要一有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就會抽時間看書,白天勞動隨時帶著書,晚上就在油燈下學習,他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在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戒驕戒躁,多讀書,讀好書,借鑒經典,廣泛涉獵,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業務能力、拓展我們的認知范圍。
開拓創新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擔任梁家河村支書的時候,在村里辦了一個鐵業社,鐵業社不僅能供應村里農具的使用,還可以為村里創收。他帶領村民開展打井、修壩、辦沼氣等創新性工作,這些工作在改善村民生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科研工作一線人員,必須具有創新精神,利用新思路、新技術、新手段解決科學問題,為我國漁業事業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