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26日,“中俄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祥明、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研究所(VNIRO)哈巴羅夫斯克分所副所長Kurilova Ekaterina、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黨委書記王玉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國際合作處處長劉永新出席會議,會議還邀請到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旭彬、黑龍江省水生動物資源養護中心主任王云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營口增殖實驗站黨總支書記馬波、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副院長吳忠鑫、黑龍江省永續自然資源保護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張天行、黑龍江省環境保護教育學會秘書長高瑞睿,以及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長江水產研究所、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大連海洋大學、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研究所(VNIRO)哈巴羅夫斯克分所等單位的相關人員,共計60余人參會。會議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鄭先虎主持。

王玉梅書記在歡迎致辭中表示,黑龍江所與俄羅斯漁業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黑龍江所也高度重視中俄漁業科技合作工作。早在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和中國科學家就對黑龍江魚類資源開展了聯合調查,自1980年,黑龍江所陸續承擔了多個黑龍江流域的漁業資源調查專項,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王玉梅書記希望中俄雙方以此次研討會為新起點,進一步加深了解、深化共識,落實第31次中俄漁業合作混合委員會會議紀要精神,共譜中俄漁業科技合作新篇章。

Kurilova Ekaterina副所長在致辭中表示中俄科學家多年來致力于跨境漁業資源方面的研究,在兩國政府合作框架下,共享鱘魚、大麻哈魚等跨境水域物種的研究成果。此次研討會對于中、俄兩國分享科研成果,探索科技合作方向,促進兩國漁業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林祥明副院長表示中國與俄羅斯均是世界上重要的水產養殖大國、水產貿易大國與水產消費大國,雙方合作產生的實際效益和惠民措施有利于改善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與營養健康。2023年以來,中俄兩國在戰略合作、經濟合作方面的進一步深化,開啟了中俄建交以來最高等級、最寬領域的合作。中國東北地區正在打造“向北開放新高地”,俄羅斯也將進一步加大遠東地區的開發步伐,為中俄漁業合作提供空前的發展機遇和美好前景。林祥明副院長建議加強黑龍江所與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研究所(VNIRO)哈巴羅夫斯克分所的務實合作,發揮中俄雙方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引領作用。

本次大會圍繞“中俄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主題,邀請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研究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楊健研究員、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研究所(VNIRO)哈巴羅夫斯克分所Pavel Mikheev研究員、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吳忠鑫副教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魯翠云副研究員、李雷副研究員分別以“基于中俄聯合科考的黑龍江鱘鰉魚自然種群資源恢復建議”“基于刀鱭耳石微化學的長江禁漁生態效果評價”“黑龍江鮭科魚類產卵場和親魚來源的鑒定”“定量和定性生態系統模型在海洋漁業資源增殖評估中的應用”“中國梭鱸群體的遺傳結構評價”“中國黑龍江流域魚類自然產卵場生境特征的差異性分析”為題做了學術報告,與會專家學者就相關的問題展開了研討。


此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中俄兩國在“黑龍江流域漁業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開展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對增進中俄兩國友誼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國際合作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