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漁業協會發布了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重大科技成果與突出貢獻人物遴選結果,我所“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和“鯉優化品種選育技術與產業化”兩項科研成果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漁業科技標志性成果”。

(一)“鱘魚繁育及養殖產業化技術與應用”成果于1993年-2009年通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等7個單位共同協作完成,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為孫大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該項目系統研究和解決了鱘魚繁育養殖產業發展中的關鍵性技術,形成了包括野生鱘幼魚馴化、苗種培育、親魚培育、人工繁殖、增殖放流、商品魚養殖、產品深加工等技術體系和產業鏈,實現了我國鱘魚養殖零的突破,并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最大鱘魚養殖國家。成果推廣全國20多個省市,產值超過36億元,出口鱘魚籽醬創匯306萬歐元。發表論文190篇,出版專著3部,獲得專利11項。

(二)“鯉優良品種選育技術與產業化”成果于1986年-2012年通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河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等4個單位共同協作完成,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為孫效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
該項目采用多性狀復合選育與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技術,收集創制了鯉優異種質,培育出適于不同生境的生長快、品質優、抗寒性強的松浦鏡鯉、高寒鯉、豫選黃河鯉、福瑞鯉4個優良新品種,建立了分子育種新技術,實現了鯉育種技術更新和品種換代。品種在25個省市區推廣(占全國85%),取得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項目研發期間發表論文401篇(SCI47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專利4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