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至7月14日,黑龙江水產研究所马波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依托于农业部黑龙江流域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在黑龙江黑瞎子岛水域展开鱼类產卵场调查与监测工作,并在调查中首次采集到“四大家鱼”等鱼类的大量漂流性鱼卵,证实该水域存在重要经济性鱼类產卵场。本次调查获得了丰富的有关黑龙江中游鱼类早期资源及生活史的基础数据与资料。
实地调查发现,黑龙江黑瞎子岛水域鰱、鳙、草鱼、鳊、鳡等產漂浮性卵鱼类的繁殖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盛產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初次產卵水温为18℃左右,表现出北方寒冷地区產漂流性卵鱼类具有独特的繁殖生態习性,即繁殖时间晚、周期短,繁殖行为集中,繁殖水温较低。通过观察受精卵的不同发育时期,结合水温、水流、河流形態等环境特征,并在上游区域对鱼类繁殖群体进行调查,初步確定了主要產卵场的位置和范围,证实了黑瞎子岛水域蕴藏著丰富的重要经济性鱼类繁殖群体资源。
黑瞎子岛位于我国东北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匯区域,所属水域为中俄界江,生態环境良好,鱼类资源丰富,是黑龙江流域渔业主產区和鱼类优良种质资源库。2016年5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登岛实地视察,强调要为黑瞎子岛“保护生態,留一张白纸”。黑龙江水產研究所一贯重视黑瞎子岛及其水域的生態保护,今后將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继续组织相关科研团队开展保护黑瞎子岛渔业资源与生態环境的一系列科学调查与研究工作,为黑瞎子岛渔业的科学发展与生態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为该区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