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在渤海冷水性魚試驗站對農業農村部財政專項“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項目中的“重要魚類種質資源保存與維系--尖裸鯉、黑斑原鮡種質資源保存”任務進行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華中農業大學、長江水產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專家組通過現場查看、測試、聽取項目組匯報、查閱原始記錄等方式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目前項目組在人工條件下保存尖裸鯉親魚和后備親魚358尾;人工培育7月齡尖裸鯉苗種7450尾,全長48.94±4.03mm,體重0.87±0.22g;117日齡黑斑原鮡2500尾,全長32.07±2.39 mm,體重0.33±0.07g。專家組對項目在苗種培育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認為,人工條件下培育的尖裸鯉、黑斑原鮡苗種體質健壯,體表光滑,活動能力強,攝食旺盛,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尖裸鯉是西藏地方一級保護物種,也是裂腹魚類中少數的魚食性魚類,食物鏈級別高,易危,目前資源量趨于瀕危。黑斑原鮡是藏藥的重要原料,深受重視,過去在西藏的江河廣泛分布,目前資源瀕危,面臨滅絕的危險。2017年起,在農業部財政專項“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的支持下,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尖裸鯉、黑斑原鮡種質保存”拯救瀕危物種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經突破了尖裸鯉人工繁殖和苗種培育技術難關,初步掌握了黑斑原鮡苗種培育技術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