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聯合天津市天祥水產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完成的“梭鱸全人工繁殖技術和健康養殖模式創建及應用”通過了黑龍江省水產學會組織的成果評價,評價專家組組長由劉少軍院士擔任。

梭鱸(Sander lucioperca),屬鱸形目、鱸科、梭鱸屬,是典型地方名優養殖對象和亞冷水性魚類代表,具有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出肉率高、易捕撈和耐鹽堿等優點,是優質養殖對象,且梭鱸適宜生長水溫18-26℃,可在“三北”寒冷地區自然越冬,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黑龍江所自2007年開展梭鱸種質資源的收集與開發利用,先后攻克了梭鱸全人工繁殖、苗種規模化培育和飼料馴化等技術難題,形成了系列成果。
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審查了相關材料,該成果一是收集了梭鱸的種質資源并對其生物學特性進行了系統的研究,揭示梭鱸蛋白質含量、鮮味氨基酸等關鍵營養參數,提供了梭鱸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理論依據;二是首創“誘導催產+人工集卵”的高孵化率繁殖技術,掌握了人工繁殖最適條件參數;三是確定了梭鱸幼魚蛋白質、脂肪、糖和蛋氨酸最佳需求量,建立了梭鱸幼魚營養參數數據庫,研發了國內首個梭鱸幼魚專用配合飼料配方,實現了梭鱸苗種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四是創建了“陸基循環水+池塘”接力養殖模式,在天津、黑龍江等地示范推廣,養殖效益和利潤顯著提升。專家組一致認為本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成果有效解決了梭鱸苗種的穩定性供給和商品魚持續性生產的技術難題,為產業提供了一個優良養殖對象,推動了北方水產養殖結構調整、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對促進區域漁業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