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鹽堿水域養殖品種開發與利用創新團隊李禹韜、張穎等人完成的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鑒定雌性鱘魚產卵量高低的SNP分子標記及其應用"(授權專利號:ZL 202411604243.6)和"一種雌性鱘魚產卵量相關基因npffr1的分子標記及應用"(授權專利號:ZL 202411552382.9)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鱘魚的主要經濟價值在于其雌性個體性成熟時產生的未受精卵,即備受青睞的"魚子醬"。魚子醬因其高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鮮美口感而被譽為"水中黑黃金"。因此,早期篩選具有高懷卵量性狀的雌性個體對魚子醬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現有技術中尚未發現關于npffr1和17β-hsd1基因中存在與雌性鱘魚懷卵量性狀相關SNP分子標記的記載。
本發明提供了能夠精準區分鱘魚懷卵量高低的特異性分子標記(npffr1:g11249 A>G;17β-hsd1: g7824 C>G),通過目標SNP位點的基因分型結果可鑒別雌性鱘魚的懷卵量性狀。綜合兩個特異性標記的擴增結果,對雌性鱘魚個體懷卵量性狀的檢測準確率達到75.58%-81.16%。該鑒別方法具有準確性高、操作簡便、檢測效率高、應用范圍廣等技術優勢。本發明提供的分子標記可用于雌性鱘魚懷卵量性狀的早期人工篩選,適用于施氏鱘、達氏鰉、西伯利亞鱘和雜交鱘等多種雌性鱘魚群體,將顯著加快高懷卵量鱘魚品種的人工選育進程。

npffr1的SNP分型譜圖

17β-hsd1的SNP分型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