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主養品種營養飼料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黃麗等人開展的“水產品中有害物質風險評估”取得新進展。
以東北地區主養淡水魚(鯉、鯽、草)為研究對象,探討肌肉中22種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并與其他水產品(虹鱒、鲆鰈類、中華絨螯蟹、克氏原螯蝦、南美白對蝦)進行比較,明確水產品中有害元素的健康風險并提供合理膳食建議。結果表明:鯉、鯽、草肌肉中微量元素健康風險較低(THQ<1);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與海魚相比有顯著差異;建議每周食用中華絨螯蟹肌肉、克氏原螯蝦肌肉、南美白對蝦肌肉分別不超過432.2 g、245.6 g、412.3 g。相關成果“Trace element content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main aquaculture products in Northeast China”發表于JCR1區期刊《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以土基池塘養殖鯉為研究對象,研究了鯉肌肉和底泥中HCHs和DDTs殘留量及其異構體的組成特征,分析了鯉肌肉中HCHs、DDTs與沉積物的相關性,評估了鯉肌肉中HCHs和DDTs的健康風險。研究發現:鯉肌肉中HCHs(0.387-3.418μg/kg)和DDTs(0.114μg/kg-0.420μg/kg)濃度均低于國家限量標準,并且HCHs>DDTs,鯉肌肉HCHs和DDTs殘留量>沉積物;養殖鯉肌肉和底泥中HCHs的主要殘留物質均為γ-HCHs(占42.16%-86.47%),而DDT衍生物的主要殘留物質沒有明顯的規律;鯉肌肉和底泥中HCHs異構體呈顯著相關(p<0.01,p<0.05);食用鯉肌肉健康風險在可接受水平(HQ<1,CRI<1)。相關成果“Residual, Enrichment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Hexachlorocyclohexane and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in Muscle of Cultured Common Carp”發表于JCR1區期刊《Foods》。
以上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和政府購買服務等項目資助。